“漓江画派中国画精品东盟国家巡展(泰国站)”开展
11月13日上午,广西艺术基金2025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漓江画派中国画精品东盟国家巡展(泰国站)”开幕式在泰国艺术发展研究院王纳展厅举行。本次展览由广西艺术学院、广西漓江画派促进会与泰国艺术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漓江画派学院、
11月13日上午,广西艺术基金2025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漓江画派中国画精品东盟国家巡展(泰国站)”开幕式在泰国艺术发展研究院王纳展厅举行。本次展览由广西艺术学院、广西漓江画派促进会与泰国艺术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漓江画派学院、
今年是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开展30周年,根据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有关工作部署要求,2025年广西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服务活动将在平南县开展。活动时间为10月29日—30日,主会场设在城区江北公园,在县城区、有关乡镇(街道)、村屯(社区)开展丰富多彩
本文以当代“快餐式文化”盛行的社会背景为参照,探讨漓江画派在艺术创作中对广西乡土经验的自觉表现与持续坚守。研究指出,在图像复制、消费主义与全球化审美趋同的冲击下,漓江画派并未追逐流行风尚或形式猎奇,而是选择扎根八桂大地,以漓江流域的自然山水与人文生活为核心题材
本文以广西“漓江画派”的提出与实践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作为一种区别于传统画派生成模式的现代美术文化现象。研究指出,“漓江画派”并非自然历史演进中自发形成的艺术流派,而是由地方美术界主动发起、系统策划并持续推进的文化建构工程,本质上是一场具有明确意识导向的美术文化
焦墨山水画作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画的重要创新路径,在张仃先生的推动下确立了以“枯笔渴墨”为核心的艺术范式,其风格多体现北方山水的雄浑苍劲。进入21世纪,这一表现形式逐渐向南方地域延伸,漓江画派多位画家在岭南地理与亚热带生态语境中对焦墨语言进行了适应性转化
漓江画派是以桂林漓江山水为艺术原点,通过“圈层扩散”路径逐步拓展至广西全域乃至南方亚热带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当代绘画流派。本文基于艺术地理学视角,系统考察漓江画派从漓江山水发端,向广西全境及亚热带田园诗风光延伸的演进逻辑,揭示其“起于一地、扩而广之”的空间建构机制